扎根黑土地的影视新势力
在沈阳浑南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里,亚洲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辽宁的LOGO格外醒目。这家成立刚满6年的企业,已经完成从短视频代运营到院线电影制作的三级跳。2021年参与制作的网络大电影《关东烟云》点击量突破8000万次,让业内记住了这个东北影视新锐。
公司创始人李振东的办公室挂着三幅地图:辽宁省行政区划图、东北亚经济圈示意图和全球时区图。这种空间跨度恰好解释了他们的发展策略——用本土故事撬动区域市场,以技术实力对接国际资源。目前他们的业务版图包括:
- 影视剧制作(占营收55%)
- 新媒体内容运营(30%)
- 影视技术外包(15%)
冰雪里的拍摄革命
去年冬天,亚洲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辽宁的摄制组在长白山创造了零下42℃的连续拍摄纪录。他们自主研发的「极寒拍摄保护系统」包含三大创新:
技术模块 | 功能特点 | 应用场景 |
---|---|---|
电池恒温仓 | -40℃续航提升300% | 户外拍摄 |
防雾化镜片 | 消除温差雾气 | 运动镜头 |
设备快拆支架 | 30秒完成设备切换 | 紧急转场 |
这套系统不仅保障了《雪线追踪》纪录片的高效拍摄,更成为他们拓展俄罗斯、北欧市场的敲门砖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项目负责人王磊评价:“他们的技术方案让冬季拍摄周期缩短了40%,这在东北影视圈是颠覆性的。”
方言剧的破圈密码
打开抖音搜索#辽北往事,你会发现这部方言网剧的播放量已突破3亿次。亚洲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辽宁内容总监杨晓雯透露:“我们刻意保留70%原生态方言台词,但会在字幕、表情包等周边内容上做普通话转化。”这种「原味呈现+二次创作」的模式,让作品既保持地域特色,又不影响传播广度。
他们的内容团队构成很有意思:
- 60后民俗顾问负责文化考据
- 90后编剧把控网络梗融合
- 00后实习生监控弹幕反馈
这种年龄差带来的创作碰撞,让他们的作品既有《乡村爱情》的烟火气,又具备《东北插班生》的年轻化表达。
从直播间到摄影棚的产业闭环
在沈阳总部大楼里,有个特别的「网红孵化层」。这里每天产出200条短视频内容,同时为影视项目储备演员。带货主播刘芳的经历很有代表性:她在直播间演了三个月「东北大姨」后,被选进《老铁食堂》剧组担任女三号。
这种「流量反哺内容」的模式带来三重效益:
- 降低新人演员培养成本
- 提前测试角色市场反响
- 为影视项目导流预热
沈阳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的研究显示,这种模式使影视项目宣发成本平均降低28%,观众转化率提高17%。
参考文献
[1] 辽宁省广播电视局2022年度影视产业报告
[2] 抖音平台《2023方言内容消费趋势白皮书》
[3] 中国电影家协会东北地区影视制作调研数据(2023.6)